
评选标准不看流量,不看粉丝量,只看质量,质量以参照传统媒体标准为主,新媒体标准为辅……
概要
你以为我们的评选方式就是最常见的投票,票数多的入选?
这样又还是和自媒体平台的 “流量至上” 的风气有什么区别?
票数多和自媒体平台的流量多是同一个性质,并没有本质区别。
如果评选方式就这么简单,那我们这个组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。
当然并不是票数多的就能入选。
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你普通人的票数再多,也和自媒体平台盲目追捧引来的流量没啥区别,所以评选交给专家级评审团,普通成员不参与评选。
而且专家级评委的评选也同样并不是讲究票数多。
那么,专家级评委就可以凭着自己的喜好,任意偏袒任何人吗?非也,我们有一套非常合理的评选机制。
既然并不是讲究票数多,也并不是讲究流量多、粉丝多,在我们的评选机制下,有可能一个零粉丝数的新人作者,可以把一个有着上亿粉丝级别的大博主给比下去,因为流量和粉丝数与质量没有关系!
我们的评选机制绝对公平公正,想了解详情请接着往下看……
评选方式(暂定)
方案提出者:侯不潇爽这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合理的评选方式,此方式同时解决了专家评委工作量、普通成员参与感、避免不够专业造成的误杀、候选池名单堆积、漏选优秀创作者、专家偏袒等等,一切问题都解决了。
此方式初选不是普通成员,初选直接由专家负责,二选才是普通成员投票。
普通成员只负责当“星探”,不负责评分,不负责评价是否合格。普通成员每个月只推荐30名“可能优秀”的创作者,推荐给专家评委。
但30个名单分成两组,每组15人。专家设4人,专家也分成两组,每组2人。
两组专家各2人先评选单组15人,每名专家至少评选1人,不设上限。这样可以保证专家可以仔细评估所有创作者,因为工作量只有15人,为避免专家过于苛刻,所以规定至少选1人。
然后两组被评选后的候选名单还剩下0人至13人,假设两组各剩下13人,那就两组专家交换对方评选过的剩余名单,第二组专家第二次过目对方评选剩下的,减小漏选优秀创作者的可能性。
如果全部被选上了,一个不剩就不用交换。如果两组专家交换过目两次都没有选上的,直接淘汰,淘汰后的需要半年以后才可以再次推荐(如果以后有进步的迹象的话)。
这样评选角度绝对专业、权威,又避免了普通成员干扰专家的评选。
然后避免专家主观性太强,存在偏袒方面的不公,所以再设定半年一次,每年两次的普通成员投票大选,投票从专家评委选出的所有优秀者名单里选出前30名(候选名单不满30名就选20名)。
但这种大选是从专家们半年来选出的名单里评选第二次,专家评选标准不用多说,自然是着重以传统媒体价值标准评选的,而普通成员自然会偏向新媒体标准,所以两种评判标准也有了。
第二次评选出的优秀创优者赋予新的称号,是专家初选,普通成员投票大选,经过两级评选后的精选创作者,是优秀中的王者。
这里设定的二次投票评选,并没有直接否定专家的评选,不会涉及专家评委的面子问题,但又间接否定了专家们有时候也可能评选得不准确的问题。
普通成员二次投票后选出的才是金牌创作者,已经筛选掉了专家们选出的不够优秀的名单了,不必要直接否定人家的评选结果。
普通成员当星探要考虑到“专家必选1人”的设定,所以每月必选1万粉丝以下创作者的限定缩小到至少5名,以免他们乱找新人创作者凑数,导致专家评委很难从中选出真正优秀的创作者。其余25名创作者不限粉丝量。
或者考虑“星探”环节直接让专家担任,有关注自媒体的专家评委一定知道哪些创作者优秀,由他们直接推荐,然后直接上榜,不需要再投票。
然后再衔接上面的普通成员当星探,专家分两组两次筛选的模式,再半年或者三个月大选一次。
这样可以让专家的评选发挥到极致,他们真正认同的创作者一定有机会选上,普通成员星探推荐的候选名单,只是让他们稍微降低标准评选而已。
而选上的创作者质量不需要那么统一,如果非要统一,那就只剩第一名了,没有第二名,那将毫无意义。标准本身就只有优秀和不合格两个标准,入选优秀者质量本身就有高有低,不用去搞排名,如果要搞排名,反倒会涉及面子问题,会让很多人排斥。
此外,被专家初选选上,普通成员二次投票再次入选的“双冠王”金牌创作者,可以邀请其加入专家席位,担任下一期的评审。
以下为已弃用评选方式以及弃用理由
决定弃用后还发出来的目的,是想将评选方式的定制过程展示给大家看看,给有耐心看完的朋友启发,看看能否想到更妥当的评选方式。
弃用方式一
方案提出者:侯不潇爽候选池名单来源:
自荐和他人推荐,名单人数不设上限
组织正式成员初选:
选出票数最多的前100名,后100名至300名自动淘汰
进入专家评选流程:
在票数最多的100名里评选出30名,放入推荐名单,并发存证证书
未选中的70名名单放回候选池,不影响下个月的评选。因为能挤进前100,也说明他们优秀,直接淘汰会影响公平性,所以放回候选池最合适,万一他们被票数顶到后300名了再淘汰。如果他们长期居中,长期未选上也未淘汰也没关系,候选池名单质量会越来越高,也是好事。
弃用理由
提出者:侯不潇爽这样由普通正式成员初选,限制了专家级评委的评审,专家也只能评审不专业的人筛选出来的名单,专家级评委就显得不重要了,让非专业成员给专家把关,属于本木倒置,容易“误杀”优秀创作者,非常不妥。
而且这样还是跟自媒体平台流量为上没有区别,好像一样是支持的人多就是好东西。综上原因,弃用这套评选方式。
调整方向思路
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避免让不专业的人评审,又可以让正式的普通成员参与?
可否让专家评委除了有投票权,还应该有否定权,即他不认可的名单可以明确否定,被多名专家否定的直接淘汰,从候选池添加替补。但专家评委估计也不愿意得罪人,估计他们不好意思明确否定谁。所以这个方式估计行不通。
那么,可否在普通成员里设组长,普通成员只评定“合格”与“不合格”,不做打分,合格与否,只要是正常人都会判断,按规定机械式简单审核,再交由组长二次审核,尽可能避免“误杀”优秀创作者?
否定调整思路理由
提出者:侯不潇爽普通成员只评合格与不合格估计问题不大,但设组长恐怕又不合适,因为组长又代表专业性了,非专业人员做专业工作,其实又是 “伪专业”,难免“误杀”优秀创作者,此方法不可取。
弃用方式二
方案提出者:侯不潇爽可否调整为候选池名单是自荐或他人推荐后,让普通成员参与审核?审核标准定制好,机械性审核即可。
比如达到什么标准就投入候选池,普通成员不需要主观判断。
然后专家给意见,比如专家说:
我最欣赏某某类型的创作者,然后普通成员从候选池里为专家挑选这类名单,对应专家人数挑选候选人数,总候选人数暂定为100人,保证让所有专家能给100人打分,最终选出30名优秀创作者。
虽然是对照专家口味推荐候选名单,但专家之间的打分制可以互相否决别人的候选名单。
比如专家A说,我欣赏科普类创作者,普通组织成员给他推荐了10个创作者,这10个创作者肯定会得到专家A的高分,从5分到10分(未达到淘汰门槛)。
专家B说,我欣赏文化类作者,普通成员推荐了10个文化类创作者,这位专家应该也会给这10位创作者5至10分高分(未达到淘汰门槛)。
但专家B可能会觉得另外那些科普类创作者比较低俗,只给1至5分(达到了淘汰门槛),专家A给文化类创作者打分也可以存在这种现象。
这样解决了普通成员参与,专家工作量大的问题。
弃用理由
提出者:侯不潇爽但专家之间的互相否定是否又公平呢?专家如果给自己不喜欢或者不专业的领域打低分公平吗?虽然是相互的,那么,评委人数占比是否会影响平均得分?这种评选标准合理吗?
弃用方式三
方案提出者:侯不潇爽其实传统媒体标准对质量要求的道理的相通的,专家评审自己不专业领域,对文案深度方面没有影响,估计只对新媒体拍摄、剪辑等方面不专业,但是核心价值标准又是统一的,所以并不冲突。
所以可以选出高水平的普通成员做初审,机械性审核。比如有10个专家,普通成员自己对应所有专家的领域提交得分最高的前100名名单给专家,然后10位专家共同给这100名单打分,10分制,选出得分最高的30名,被多名专家打1分的直接淘汰,或者排最后的30名全部淘汰,其他的回放候选池。
为避免误杀,得分最低的一半,不是直接淘汰,那一半让普通成员投票评选,得分高的选出来放回候选池,如果普通成员、高水平成员两拨投票都没有选上,就直接淘汰,这样普通成员也有了参与性。
整个流程用数据举例如下:
候选池500人,高水平成员投票选出得分最高的前100名给专家,剩下400名里,得分最低的200名给普通成员打分“挽救”,得分高的前50名回放候选池。候选池还剩250名。
专家评选后,没选上的70名里再淘汰后30名,只剩下40名回放候选池。此时候选池还剩290人。
在普通成员里投票选出一定人数的高水平成员,当初审评委,初审由他们投票打分,候选池得分低的,直接淘汰一半。二审交给专家,依照上面的方法。
弃用理由
提出者:侯不潇爽让普通成员参与评选不够专业。
弃用方式四
方案提出者:侯不潇爽既追求公平,又能让组织成员有参与感的评选方式。
候选池名单由创作者自荐,或者他人推荐,名额不设上限,所以有可能一个月会有500人(假设)。
审核候选池候选名单,由组织普通成员投票选出一批高水平成员负责审核,为了避免他们不够专业而造成“误杀”,所以他们的审核是机械性的,按照一定标准审核,只选择合格或者不合格,不打分。
比如按照内容信源权威性、原创度、创新性等维度机械性审核。
然后初选也不要不专业的普通成员参与,因为他们不专业,容易造成“误杀”,所以让专家级评委直接筛选。
但不能让专家级评委工作量太大。假如有10名专家评委,让他们在候选池里每人自己选出3名优秀创作者即可,10位专家级评委刚好选出30名。由专家级评委认可的,就没必要再投票去否定了。
然后候选池里剩下的470名,为了避免造成候选池无限膨胀,需要有淘汰制。剩下的470名再由普通成员投票,选出优秀排名,后235名全部淘汰(即50%),这样就不会造成候选池膨胀,剩下的235名下个月可以继续参选,这样普通成员也有了参与感。
淘汰的235名也不是直接淘汰,可以再由高水平成员投票,进入“挽救环节”,再“挽救”前50名,防止普通成员“误杀”优秀创作者,挽救回的50名再放回候选池,下个月可以继续参选。235+50=285人,候选池还剩285人。
反正按占比淘汰50%,加上“挽救”回50名,候选池膨胀问题也解决了,普通成员参与感问题也解决了,“误杀”问题也避免了,不专业问题也解决了。
弃用理由
提出者:侯不潇爽专家评委从大量候选者里挑选自己人可的创作者,因为人数太多,可能会顾不上把所有候选者都仔细观察一遍,被专家忽略的优秀创作者交给普通成员投票,太容易“误杀”优秀创作者,此方法不公平,因此弃用。
弃用方式五
方案提出者:侯不潇爽其实有自信自荐的创作者占少数,实际人数可能不会太多,而且还是对以后组织做成功时的评估,前期自荐加他人推荐,超过30人都是难题,所以候选池膨胀问题几乎不需要考虑。
调整后的方式为,还是专家级评委从候选池筛选他们认可的优秀创作者,专家认可的,不必要否定。
候选池名单把关标准只是机械性审核有没有违规,或者是否存在低俗内容即可,其它问题普通成员不参与评判。
没有选上的,下个月继续参选,一直留在候选池。但每个月都由普通成员投票选出问题较大的部分候选者,直接淘汰,所以普通成员还是不参与评判专业性问题,只评判低俗、违规、原创度等方面的问题。
候选池里的名单如果确实会越积越多,再考虑淘汰3个月以上没有被选中的,如果名单不多就不管。
弃用理由
提出者:侯不潇爽弃用理由还是因为人数问题,可能会让专家级评委顾不上把所有候选者都仔细观察一遍,容易忽略优秀创作者,忽略掉的优秀创作者交给普通成员投票评选,容易因为不专业造成“误杀”,因此,此评选方法不公平。
弃用方式六
方案提出者:侯不潇爽每个月让普通成员推荐100人进候选池供专家评选,评选名单不设上限,只要专家给出充分的推荐理由,他们把100名全部选中都可以(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),规定选3名即可,选中3名后发现还有其他优秀者可以继续评选。这样每个月就不止评30人了,有可能是50人至80人。如果选不出30人,也没关系,当月只有3人也行,其余的全部淘汰,下个月重来。
不设上限,没选中的直接淘汰,“误杀”可能性非常接近零。
或者给正式成员任务,每个月推荐50名优秀创作者即可,超出50人的放到下个月名单里。
只给50名供专家评选,选多少算多少,不设上限和下限,选不出就放弃。
或者每月让成员推荐30名创作者,其中有10人必须是粉丝数1万以下的,5人为粉丝数5000以下的。
专业人做专业事,普通成员只负责当“星探”,不负责做质量评审。
弃用理由
提出者:侯不潇爽这样让专家级评委没有选中就“全部推到重来”,没选上下个月可以继续参选,虽然不存在“误杀”一说,但可能会让专家级评委很难发现一些优秀创作者,而且这些优秀创作者如果多次没有入选,可能会失去兴趣。
此外,可能会让一些目的不纯的“老油条”候选者长期在候选池占位,为自己引流。
你能想到什么更好的评选方式吗?
看了以上暂定选用评选方式,以及弃用的评选方式,你有没有得到什么启发?你能想到什么更好的评选方式吗?